我來到這個地方,心里是那么的平靜。
本是曲徑通幽之地,忽然間,眼前壁立千仞,群山合圍。
那山不是土山。那山是石壁堆砌而成。
那堆砌的石壁,如同是刀刻下一般。
玄中寺就像蓮花一樣坐落其中,優雅,安靜。
我今天早晨看一個資料說,全國十大古寺排名第一是白馬寺。
今年春節我也曾有幸拜訪過那里。
且不說玄中寺與白馬寺歷史淵源,可能就其價值來說,也相去甚遠。但是白馬寺周圍的環境,我實在是不敢恭維。遠不如玄中寺。
也可能是玄中寺的名聲不大吧。這里的游人寥寥無幾。
然而,這不正是我們想要而又期盼的、求而不得的圣境嗎?
山門前沒有令人厭惡,跟著屁股后面推銷高香的商人和套路。
似乎,這里還沒有被商業污染。
如果想上香,在大雄寶殿前,在千佛殿前都有擺好的香供游客使用。
駐足在高氏碑前,令人眼前一亮。
史料記載,碑文原刻于唐開元二十九年,記載了唐太宗與玄中寺的往來。高氏碑由前濮州鄄城縣尉林諤撰寫,太原府參軍房嶙之妻渤海高氏書寫,而朝議郎太原府司錄參軍常山蘇則題額。
碑文字體剛勁秀麗,展現了高氏的書法才華。
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曾慕名前來觀賞、拓碑并記入《金石記》。現存寺中的為金泰和四年玄中寺住持元釗法師依唐碑拓重刻。
與高氏碑對應的是甘露無礙義壇。
這是唐德宗貞元九年(公元793年)由寺主慎微在寺內建“甘露無礙義壇”,同西都長安的靈感壇、東都洛陽的會善壇并稱為全國三大戒壇。
玄中寺觀音殿前的柏樹令人稱奇,引人注目。因為它無論從側面看還是從正面看,枝條似千支手臂向四周展開,神似千手觀音的姿態。
這棵樹因此被稱為“千手觀音柏”。
玄中寺里彌漫著飄蕩著丁香花的香氣。
像這里的丁香粗壯高大,枝繁葉茂,蓬勃向上,能遮陰庇護,一定有幾百年的歷史。
站在千佛殿前看白鴿盤繞在寺中,頗感欣慰。良禽擇木而棲。
玄中寺,我還會再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