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降地方10年后,董保同回到了老單位。
據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官網顯示,云南省科學技術廳原廳長董保同已履新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副局長、黨組成員。
14歲上北大讀原子核物理學專業董保同,男,漢族,1967年1月出生,今年53歲,河北深縣人。1985年7月參加工作,199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,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,理學學士,高級工程師。
公開資料顯示,董保同14歲上大學,18歲從北大畢業。
1981年9月,14歲的董保同考上了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原子核物理學專業,1985年7月畢業,先后在核工業部核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、中國核工業總公司政策研究室工作。
“1981年,我在河北老家深縣一中參加高考,考到北京上大學,從只有二百來人的小董家莊走出來,從此擁有了廣闊的天地。”董保同曾在《高考雜憶》一文中談到自己參加高考的情況。
他寫道,當時的學制與現在大不相同,“我是最后一屆二年制初中、二年制高中的畢業生。”他還寫道,自己陰差陽錯考了全縣第一名(據說也是衡水地區第一名)。
在董保同看來,高考創造的競爭規則、競爭意識與競爭環境,特別是為平民子弟改變命運提供的機會,為社會流動與進步創造的生機與活力,在當下仍是無可替代的。
當年66名“京官”之一在空降云南前,董保同曾長期在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工作。
1998年7月至2008年7月,董保同先后擔任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政策法規司副司長,辦公廳副主任,辦公廳巡視員、副主任等。
2008年7月,他履新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司長(正司局級),兩年后(2010年10月)空降云南,任云南昆明市委常委、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主任。
董保同到云南工作還有一個大背景。
2010年,中組部發起改革開放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央地干部交流任職,66名從中央和國家機關選拔出的中青年干部赴任地方。
當時的要求是,50歲以下的正局級干部均可報名,部級后備干部、缺乏地方工作經驗者優先考慮,部委中有“很多人報名”。
最終選出的66名廳局級干部來自54個中央和國家機關部委,平均年齡46.5歲,最小的41歲,幾乎都是各部委的“后備干部”。
當時空降地方的,除了董保同外,還有時任中國證監會基金部主任的吳清(現任上海市委常委、副市長),時任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司長的舒慶(現任河南省副省長、省公安廳廳長),時任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房保障司司長的侯淅珉(現任吉林省委常委、政法委書記),時任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總工程師的吳忠瓊(女,現任江西省委常委、副省長)等。
值得一提的是,包括董保同在內,也有一些“空降者”已經回京工作,比如現任公安部副部長杜航偉,他曾任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局長,2010年空降陜西。
全程用英文與外國記者交流說回董保同。
簡歷顯示,到云南工作后,他先是擔任云南省昆明市委常委、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主任、黨工委書記,4年后(2014年6月)任云南省政府副秘書長(正廳級)。
2015年5月,董保同接棒范華平(現任山東省副省長、省公安廳廳長),成為曲靖市市長。
曲靖位于云南省東部、珠江源頭,東與貴州省、廣西壯族自治區毗鄰,南與文山州、紅河州接壤,西接昆明市,北臨昭通市,素有“滇黔鎖鑰”“云南咽喉”之稱。
在2015年7月29日的曲靖市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,董保同稱,“我到曲靖一個多月來,馬不停蹄到9個縣(市、區)和開發區調研,從城區到鄉鎮,從企業到田間”“我為自己能夠融入這片熱土,為曲靖的發展貢獻綿薄之力而深感榮幸!”
他表態說,“將振奮精神,沉下心去、埋頭苦干,以時不我待、只爭朝夕的緊迫感,團結帶領政府一班人夙夜在公、勤勉工作、心無旁騖抓大事、解難事、辦實事。”
2018年,在《》推出的雙語兩會欄目《艾瑞克跑兩會》中,時任曲靖市市長的董保同全程用英文與外國記者交流。
在曲靖市工作了3年多后,他履新云南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、黨組副書記(正廳級),2019年1月任云南省科學技術廳廳長、黨組書記。
如今,在云南工作了整10年的董保同重回北京。
資料|新華社人民網掌等